English

克格勃间谍在中国

1999-03-12 来源:生活时报  我有话说

黄蓉蓉蹲过劳教队,自有一股野性:“挨枪子就挨枪子,大不了伸腿咽气儿,也比在这个沼泽地窝子里待着捱日子强些!”

一提“沼泽地窝子”,马少伟的火气也上来了,激起了他性格深处的二杆子脾气:“好啊,你一个娘们儿都不怕,我难道怕挨枪子儿?沈兄,我也陪你过去!他妈的,拣日不如撞日,今晚就走!”

申屠飞没想到这件事如此容易就开了个好头,心里暗自高兴,但他的任务不是拉两个人过去,而是拉一批过去,此时当然不能走。他想了想,说:“二位要陪我过去,这真是义薄云天。不过,偷越国境——尤其是处在中苏关系如此敌对的当儿偷越国境,这事儿可不是说着玩儿,开开玩笑的。咱们的边防军可不是吃素的,那枪法在‘珍宝岛事件’中可是亮过相的,所以,要想过去,真得作好死的准备。”

这么一说,那二位真的低头沉思起来。申屠飞怕他们一沉思把刚才的主意“沉思”掉,便又轻声道:“不过,如果真想过去,而又能确保安全,即使撞上边防军也不会开枪冲人射击的,办法并不是没有……”

马、黄两人一齐抬脸望着他,异口同声问道:“什么办法?”

申屠飞说:“你们听说过‘伊犁事件’吗?”

“伊犁事件”,其详细情况在本书开头几章作过叙述。在当时,这是全世界的一桩大新闻,外国许多通讯社均有报道。但是,当时国内新闻界未曾报道过,所以,马少伟、黄蓉蓉茫然无知:“什么‘伊犁事件’?”

申屠飞也是逃到苏联后才知道“伊犁事件”的,便择其所需叙述了一下,临末作总结道:“由此可以看出,咱们国家很考虑国际影响,越境的人一多,军队就不敢开枪。咱们都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,据说国际舆论对中国如此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很有看法,所以,如果大批知识青年越境,边防军即使发现了也不敢开枪!”

一番话说得马少伟、黄蓉蓉连连点头,茅塞顿开。黄蓉蓉说:“那好,咱们串联一下,多拉些人一起过去。”

马少伟摆出了户长派头:“明儿个集体户开个会,把那封信念一下,当众动员,来个集体报名。”

申屠飞寻思这姓马的角儿如若到了那边,恐怕不能搞情报,只好去干暗杀、绑架之类的“湿活”,而且头脑如果再如此不开窍,“湿活”大概也只能干一二次,就会落网的。他说:“此事串联、发动的思路是对头的,但恐怕只能悄悄地进行,否则,万一泄漏出去,恐怕不但去不了那边,还会惹出麻烦来。”

马少伟觉得申屠飞说得不无道理,便说:“对对对!会不能开,当心惹出祸来。这样吧,主意你来拿,拿定了咱们照办就是了。”

申屠飞便为他们出主意:此项行动的人数说是“大批”,但并不意味着多多益善,重要的一是保密,二是迅速。所以,物色10名主观上确实愿意投奔苏联,客观上又符合“可靠、健康、义气”原则的男女知青即可。这行动最怕的是夜长梦多,所以宜在5天之内完成。经申屠飞这么一理,马、黄两人的思路顿时顺畅了,他们根据双旗屯知青的具体情况,排出了男女知青41名作为动员对象。考虑到40多人太少,两人又排出了附近公社、大队的插队知青25名。当晚,马少伟、黄蓉蓉就分别找几个关系最“铁”的男女知青谈话。

到第三天,他们竟“超额完成”预定的指标,一亻家伙拉了31名知青。 (待续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